
昆山·224省道
设计
景观设计
昆山,市域面积931平方公里,河道2800多条,千亩以上湖泊19个,是典型江南水乡城市。我们从城市水网密布、湿地众多的特征出发,将224省道和周边水系及绿网紧密结合,形成生态网络,贯通自然河道湿地。 工程概况 昆山市224省道(长江北路)绿化—市政配套设施工程设计南起昆山市339省道,北至苏昆太高速(即周市互通),全长8.2公里,两侧绿带红线宽26米以上,设计面积约50公顷。 现状及难点分析 路段的大部分区域已种有背景林,周边以工业厂房为主,环境复杂。道路两侧竖向较低,且有高压输电廊道经过,对道路两侧绿化景观的营造具有较大的影响。且道路无市政排水设施,需通过两侧绿地组织排水。 设计理念及分析 224省道是连接周市镇与昆山主城区的重要城市干道,在项目中引入全新的生态草沟及城市中水回用的设计理念,使整条道路在满足道路地表水蓄存、植物景观营造、铺装节点优化、绿道流畅通行的基础上,承担起整条道路市政排水的重要功能。 项目实践了“路伴水走,水映绿秀”,有机融合延续城市水脉、绿脉,打造“水绿共融”的开放式城市绿网系统。将杨林塘、汉浦塘、周市互通湿地等自然水系、湿地有序贯通。将低影响开发(LID)的概念运用于绿化建设,根据沿路地形构造人工湿地浅沟,汇集降水,并在湿地浅沟内种植水生植物。 此种做法有五大突破创新: 1. 因苏中平原严重缺土,项目就地解决了路基建设和绿化种植的土方需求,减少土方的使用量,减少运输成本,减缓交通压力,降低城市扬尘;局部低平的地形在很大程度上打开了视线景观面,将两侧绿带真正整合入道路景观之内; 2. 充分利用中水灌溉城市绿地,将处理后的中水接入224省道两侧湿地草沟及草塘之内,将其作为补充城市河道水量的重要一环,起到节约利用城市水资源的作用; 3. 充分利用水生植物的富集作用净化水质,用湿地草沟过滤地表径流,清除杂质,提升城市水环境; 4. 利用湿地草沟减缓暴雨径流产生,减缓雨水的地表流速,缓解城市排水压力。 5. 涵养水源,雨时224省道两侧湿地草沟吸水、蓄水、渗水、净水,正如海绵一般,需要时将蓄存的水“释放”并加以利用,使绿地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“弹性”。 “海绵城市”的理念目前正在国家层面被大力推广。 在项目实际建设过程中我们和业主充分沟通,拓展绿廊宽度,保证两侧的绿廊不低于26米,有效起到隔离防护作用。项目结合城市慢行系统,在绿廊中铺设健身步道,用于城市居民步行和自行车骑行,有效分离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,既起到交通分流功能又兼顾优良的景观效果。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(……显示) 项目于2011年4月立项,2012年11月竣工验收。期间经历多次方案修改,调整。建成后由于其先进的设计理念及良好的建成效果。受到了业主单位及社会各界的好评。
景观设计
上一页